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暨南大学

电话:020-8522 0573

邮箱:yaohuamai@jnu.edu.cn

      shenkai@jnu.edu.cn

我院范建东教授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杂志发表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2018-03-15 发布人:吴绚

近日,我院范建东教授的论文“Thermodynamically Self-healing 1D-3D Hybrid Perovskite Solar Cel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EM)杂志上发表。AEMWiley出版社在能源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IF=16.721)。范建东教授和硕士生马云平为共同第一作者,李闻哲副研究员和麦耀华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发展迅速,几年之内,转换效率达到了22.7%,但是该类电池在受热条件下离子迁移诱导的效率稳定性降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该研究工作创新性地将1-(2-吡啶基)-1H-吡唑(PZPY)与钙钛矿(Cs0.04MA0.16FA0.8PbI0.85Br0.15)前驱体进行组装,原位生长获得了具有1D-3D复合钙钛矿结构的晶体薄膜。对复合薄膜的生长机制以及异质界面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1D钙钛矿中链状[PbX6]4-XI或者Br)热力学稳定性和结构柔韧性,因此,1D钙钛矿材料的引入,不仅降低而且可以封锁3D钙钛矿中A位离子负面迁移的通道,抑制了钙钛矿因A位离子大范围迁移所造成的不可逆降解,实现了器件的热力学自修复功能。1D-3D复合钙钛矿太阳电池在55%相对湿度的环境下85 oC老化15h,器件在25min内可以恢复到初始效率的95%以上,在5个老化循环后器件效率的保持率在90%以上,稳定性相比传统的3D钙钛矿电池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该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热稳定性,并为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进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该研究得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的资助,同时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1672111)、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617341)的支持。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是以麦耀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为打造高水平新能源技术创新研发平台而成立的研究团队。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工作重心,通过面向产业化的前沿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研究院有专职科研人员12名,拥有包括PECVD、溅射和SEMXRD等大型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表征设备50余台(),主要开展高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锂电池和光伏系统等方向的研究

  

文章链接:

Thermodynamically Self-Healing 1D–3D Hybri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1703421/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