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暨南大学

电话:020-8522 0573

邮箱:yaohuamai@jnu.edu.cn

      shenkai@jnu.edu.cn

我院李闻哲副研究员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发表重要学术成果

发布时间:2018-01-11 发布人:吴绚

近日,我院李闻哲副研究员的论文In-situ Induced Core/Shell Stabilized Hybrid Perovskites via Gallium(III) Acetylacetonate Intermediate towards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Solar CellsEES)杂志上发表。EES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会刊,是能源与环境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IF=29.518)。李闻哲副研究员和硕士生张翠苓为共同第一作者,范建东教授和麦耀华教授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新型钙钛矿太阳电池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该类电池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成为限制其产业化的瓶颈。该研究工作创新性地将乙酰丙酮镓(GaAA3)与钙钛矿(CsxFA1-xPbI3)前驱体进行组装,通过原位生长获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钙钛矿晶体薄膜。异构化的乙酰丙酮镓([GaAA3]4)作为壳层极大地提高了钙钛矿晶粒的防水性,并且通过钝化钙钛矿晶界的缺陷态,有效地提高了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器件最大功率输出5h后的效率仍然可以稳定在18%以上,在50%相对湿度的条件下,800h后仍能保持最初器件效率的90%。器件展示了极好的湿热稳定性。该研究通过对钙钛矿材料本体的结构进行调控,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为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进了钙钛矿的产业化进程。


该研究项目得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费的资助,同时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1672111)、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617341)的支持。

暨南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是以麦耀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为打造高水平新能源技术创新研发平台而成立的研究团队。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工作重心,通过面向产业化的前沿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研究院有专职科研人员12名,拥有包括PECVD、溅射和SEMXRD等大型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表征设备50余台(套),主要开展高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化合物薄膜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锂电池和光伏系统等方向的研究。


文章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ee/c7ee03113k#!divAbstract

Energy Environ. Sci., 2018, DOI:10.1039/C7EE03113K